岳陽湘陰縣的企業家李立華,今年63歲,四十多年來,她跑遍了湘陰的山區,為貧困家庭的孩子送文具,為敬老院的老人們送衣物。她說,做這些,比買豪車、住豪宅,心里要高興得多、充實得多。
李立華:年紀大的人(穿),質量上要厚一點、要軟一點
大碼16件,中碼25件,小碼8件,敬老院老人們過年的棉襖有了。接下來,李立華還要去挑些福字。
湘陰縣熊家嶺敬老院 程嗲嗲:水果、棉被、衣服、保暖內衣,都送來了,年年都有。
李立華幫扶的敬老院有近20家,但每次為幫扶對象準備的東西,她從來都自己把關。這幾年,隨著精準扶貧的開展,李立華還主動聯系當地不少貧困村,為他們發展教育和產業出資出力。
湘陰縣回龍村村支書 鄧克培:一個是扶貧助學 一個是村里的公共建設,(她)從苗圃里選了400多株12公分的紅葉斯蘭和桂花樹。
趕在年前,李立華把這8車樹苗從瀏陽運到龍回村,60多歲的她,一路跟車護送。還帶來育苗專家,駐村10天,確保村民們都學會育苗、護苗。
李立華:所以幫貧不如幫志,一個是這方面能夠帶動一塊,能夠逐批帶動人,人帶動人,逐批帶動逐批,他要來自己致富,自己要來創造自己。
李立華出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。父母去世時,排行老大的李立華還不滿12歲。除了一間簡陋的屋子,父母還留下了4個弟弟妹妹,最小的,不到10個月。
李立華:早上出去(上學)的時候要把飯搞好,晚上回來還要安排弟弟妹妹的吃飯,還要到農田干活,還要做菜,非常撐不下去,那就是每天都要流眼淚。
從小苦到大的李立華深知,身處困境時渴求別人幫助,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。
李立華:有一次是病得比較厲害,(鄰居)送了一杯消炎茶,所以我一輩子都記得他那一杯消炎茶。所以自己在那個困難中,就有一種獲救的那種感覺。后來我自己想,只要我有能力,能夠或者是賺點錢,盡自己的能力還是要去幫助別人。
1993年,李立華下崗。40多歲的她開始創業。創立了鴻達建筑公司。公司慢慢做起來,慈善力度也不斷加大。到2016年,李立華累計捐資已達800萬元。
李立華:我想如果我去關心人家、幫助人家,解決了他的困難,我心里比這個買豪車、住豪宅,心里要高興得多、充實得多。
轉載自湖南衛視新聞聯播